数字报
小程序
公众号
知堵点、解难题,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2024-09-18 11:43:3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薛岩

“科技成果转化在中国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有些科研成果没有面向实际应用,另一方面是投资者害怕风险,不敢涉足早期的科技成果转化。但近些年来这一状况在持续改善。”9月14日,在2024年服贸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投融资交易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张勤说。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数据,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金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度报告所统计的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由2019年的1085.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054.4亿元;转化项目数量较快增长,以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项数由2019年的43.3万项增长到2023年的64万项。产学研合作逐步深化,截至2023年年底,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和转化服务平台19574家。

然而,对照当前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要求,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仍然存在诸多难题。

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副总经理叶梅认为,学校与教师之间关于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不清问题,正在对高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构成阻碍。不仅如此,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生产的主力军,要完成教学、科研上的任务,还要花费精力推动成果转化。因此,他们在时间分配方面无法做到完全兼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此外,教师经验不足也是制约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一大短板。南昌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朱正吼表示,将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一项技术,再以产品的形式推广到市场,这是一段漫长的过程。往往,高校教师仅仅能够完成第一步,即技术研发,而之后产品如何推广,他们显得有些束手无措。

“缺乏专业性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中科智汇工场总经理柳海永表示,做科学研究和做市场化运营属于两条思路,这需要创业团队具备多元化的人才资源。有些团队缺乏独立的成果转化专业服务人员,这也将会降低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如何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科技成果转化处处长闫颖提出,要促进人才、资金等各要素在校园内外之间流动,解决高校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他还建议高校和院所要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

“还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高质量科技成果的评估和挖掘。”闫颖说。

何谓“高质量科技成果”?

叶梅认为,“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具备的特征包括技术门槛高,市场空间大等。“技术门槛高”意味着产品具有国际领先性,不容易被复制、被超越。而“市场空间大”则代表产品可以适用于多种场景,应用广泛。在她看来,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产品也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柳海永表示,拥有完善且专业的核心团队对打造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也不可或缺。只有配备专业性强的核心团队,解决知识产权、经费管理等问题,才能使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更加顺畅。

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高新视频 更多
高新热榜 全部本月
编辑推荐 更多

友情链接: 政府 高新园区合作媒体

Copyright 1999-2025 尊龙凯时网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33264号-5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60344号主办单位:《尊龙凯时技术产业导报》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