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内蒙古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依托“一核四驱”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多学科交叉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取得了显著突破。通过打破传统学科界限,积极搭建多学科融合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学习路径。
多学科融合实现“设计驱动产业变革”

多学科交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解决了知识碎片化和单一发展路径的问题。这种创新教育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推动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协作,还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自实施以来,学生们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的产业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为实现“设计驱动产业变革”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核四驱”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有效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内蒙古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提出了以创新力培养为核心的“一核四驱”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构建开放融通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一核四驱”教学模式强调以创新力为核心,通过“产业之需”“价值引领”“产教融合”和“交叉创新”四个驱动因素,实现知识、能力、创新和价值观素养的一体化培养。自项目实施以来工业设计系已培养了500余名本科生和30余名研究生。学生参与了50余项产业项目,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多项奖励,展现了优异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学生就业率逐年提升。
产教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内蒙古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积极探索基于“一核四驱”的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新时代对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需求。该模式围绕创新能力,通过“产业之需”“价值引领”“产教融合”和“交叉创新”四大驱动,构建了多学科交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有效解决了教学中单一发展路径和知识碎片化问题。

工业设计专业教科研团队
将“工作室+双导师制”的人性化教学方法将学生融入产教融合项目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自实施以来,累计培养500余名本科生和30余名研究生,成为自治区工业设计专业的就业率和升学率双料冠军,大量设计人才扎根北疆,设计驱动工业企业产业转型。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一核四驱”的工业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是地方院校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是培养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工程实践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新时代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参考路径,具有良好示范和辐射作用。
友情链接: 政府 高新园区合作媒体
Copyright 1999-2025 尊龙凯时网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33264号-5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60344号主办单位:《尊龙凯时技术产业导报》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