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小程序
公众号
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构建365天永不落幕生态
2025-09-25 16:17:12
来源:尊龙凯时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 孙庆阳

创办于1994年的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杨凌农高会”),是我国农业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历经31届沉淀,已成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与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平台。2025年10月25日至29日,第三十二届杨凌农高会将在陕西杨凌示范区举办,本届农高会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紧扣“4541”筹办思路,从展览展示、会议活动到长效机制建设,全方位释放农业科技创新活力,为旱区农业发展与国际农业合作注入新动能。

全景呈现农业新质生产力成果

本届农高会打破时空限制,以“线下线上融合、馆内馆外结合、国内国外联动”的模式,设置室内展、田间展、云上展、海外展四大板块,构建专业化、场景化、联动化的展示体系,集中呈现核心种源、智慧农机、农业节水等领域的前沿成果。

室内展作为成果展示核心阵地,总展览面积达14万平方米,涵盖六大专业展馆与两大农文商旅体验区,还设有一个种子交易大市场。其中,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展)聚焦“政产学研用金服”全链条,邀请全国30个省(区、市)的科研院所、国家农业龙头企业参展,首次实现全国各省市县政府、省农科院、农业大学全覆盖;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展则吸引上合组织国家、非洲国家及荷兰、瑞典等41个国家的1800余家企业参与,同期举办的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将进一步促进跨国经贸与文化交流。值得关注的是,室内展不仅展示“高精尖”技术,更注重成果转化实用性,如智慧农机装备展集中亮相适应旱区作业的智能农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展则针对土壤荒漠化防治、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痛点提供可落地方案。

田间展以“365天永不落幕”为目标,围绕“现代种业、耕地保护、智慧农业”等六大板块,在杨凌示范区布局11个集中展示点与12个示范推广点。不同于传统展会的短期展示,田间展采用“技术+品种+模式”集成式呈现,例如在智慧农业展示点,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数据,配合AI水肥调控系统,直观呈现“数据驱动”的种植模式;在农业节水展示点,滴灌、喷灌与旱作技术结合的方案,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可复制的节水样本。同时,田间展联动城市商业网点与景区,以“周内实训+周末文旅”模式,全年开展农科研学、农耕体验活动,让农民能“带走技术”,让游客能“感受农科”。

云上展与海外展则进一步拓展农高会的辐射范围。云上展加大AI、VR、AR技术应用,打造线上全景观展、对接撮合与交易平台,客商可通过数字终端实时查看展馆动态、与参展商在线洽谈;海外展落地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依托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展示中国特色农产品与农机装备,推动技术与产品“走出去”,目前已吸引上合组织27国及多个欧美国家参与,持续扩大“杨凌农高会”的国际品牌影响力。

搭建农业创新与合作平台

本届农高会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合作对接、国际交流赋能”三大核心,策划会议论坛、成果发布、投资贸易、赛事评奖四大板块25项重点活动,形成“政产学研用金服”协同发力的格局。

会议论坛板块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与行业代表共话前沿。其中,开幕式将邀请知名战略科学家解读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2025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以“农业机械化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汇聚上合组织成员国官员与国际组织代表,发布农业大模型等创新成果;第七届杨凌种业创新论坛、2025国际苹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等活动,则针对“卡脖子”领域与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攻关交流,例如种业论坛将围绕旱区作物育种难点,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此外,农耕文明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第五届世界奶羊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兼顾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为农业发展提供多维视角。

成果发布板块致力于打造权威的农业科技“风向标”,通过系统化征集与严格评审,集中发布三大类成果:一是“百千项农业科技成果”,包括100项重大突破技术、1000项优秀应用成果与50项高价值农业专利,覆盖核心种源、数字农业等领域;二是“四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针对各地展团与龙头企业的特色成果开展专场发布,例如陕西展团将推出适应黄土高原的小麦新品种;三是行业研究报告,包括《2025中国旱区农业技术发展报告》《2025中国农业产业投资报告》,为政策制定与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百名专家服务“三农”咨询活动将同步开展,让农民与企业能面对面获取技术指导。

投资贸易与赛事评奖板块则聚焦“成果落地”与“创新激励”。投资贸易板块举办全国农业龙头企业招商对接、“千商万户”采购对接等7项活动,例如陕台农业合作恳谈会将推动两岸农业技术与资本合作,未来农业产业发展大会则聚焦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的项目孵化;赛事评奖板块通过第五届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好苹果2025大赛总决赛等活动,挖掘优质项目与产品,其中“后稷奖”评选已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荣誉,今年将从200余项申报成果中选出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标杆案例。

构建365天永不落幕生态

本届农高会在办会模式上实现两大突破:一是深化市场化改革,让企业成为参与主体;二是培育会展新业态,打造“常年办展、办常年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农高会从“5天盛会”升级为“365天平台”。

市场化办会导向贯穿筹备全过程。今年杨凌示范区新组建杨凌会展集团,作为农高会主承办主体,与涉农协会、创投机构、媒体平台等开展广泛合作,多元化筹集办会经费。在客商服务上,通过AI数字化服务矩阵精准匹配供需,例如根据农产品采购商的意向需求,定向推荐参展企业;扩大农业技术经理人、跨境电商等专业观众邀请规模,提升对接效率。同时,农高会强化“招商引资”功能,策划国际苹果产业大会、全国农业龙头企业对接等活动,推动展商向投资商转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农高会邀请“与辉同行”团队参与,通过直播探访展馆与田间展区,解读农业科技、推广特色农产品,既扩大传播覆盖面,也为农民拓宽销售渠道。

会展新业态培育则为农高会注入持久活力。在“常年办展”方面,今年已成功举办春季分会(农资苗木双交会)与夏季分会(西部农机展),未来将形成“四季办展”模式;在“办常年展”方面,1.2万平方米的线下常年展将在本届农高会亮相,涵盖中国供销产品展、中国好苹果展等四大板块,采用“5天展会+360天商超式体验”运营,集中展示历届“后稷奖”获奖产品与杨凌示范成果。此外,云上农高会平台持续升级,整合官网、小程序等端口,提供云交易、专家问诊等服务,与电商平台合作开设销售专区,实现“线上永不落幕”;田间展的20余个展示点全年开放,结合研学培训与文旅活动,打造“农耕文化+农科研学”新消费场景。

从1994年至今,杨凌农高会已累计吸引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家机构参展,推动19万余项农业项目落地。第三十二届杨凌农高会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通过多维展览、全链活动与长效机制,不仅将成为旱区农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更将为国际农业合作与乡村振兴提供“杨凌方案”,助力农业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与会期间,中国农业展览协会副会长杨培生,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仲山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副秘书长、展览局党组书记李新龙主持发布会。

编辑:孙庆阳
相关阅读:
高新视频 更多
高新热榜 全部本月
编辑推荐 更多

友情链接: 政府 高新园区合作媒体

Copyright 1999-2025 尊龙凯时网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33264号-5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60344号主办单位:《尊龙凯时技术产业导报》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