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国仓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田里,科研人员正蹲在田间,用便携式检测仪记录着农作物的实验数据。“你看这组数值,比去年提升了24%,这就是功能农业的魅力。”山东国仓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西振指着检测仪屏幕说,指尖划过的曲线里,藏着这家企业用科技重塑农业的故事。
近年来,山东国仓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农业安全和农作物品质检测技术开发及服务,整合了非靶向和靶向质谱检测技术优点,可对农作物初生和次生代谢物进行高效率、低成本、准确定量检测。该公司科研团队还攻克了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鉴定植物抗病代谢物关键技术,开发新型植物源杀菌剂——“疫宝纳米乳”“双元纳米乳”系列产品。这些创新技术与产品,不仅为农作物品质安全筑牢了检测防线,更以绿色防控手段助力农业病虫害治理升级,从源头守护农产品质量。
实验室里的“麦田守望者”

走进山东国仓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00余台套检测设备整齐排列,屏幕上跳动的数值与闪烁的指示灯,勾勒出科研工作的忙碌图景。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仪前,科研人员正盯着屏幕上的分子图谱说:“借助先进的检测仪器,我们现在能在24小时内完成100份样本,8000余种的代谢物检测。”
作为山东农业大学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与泰安高新区双孵化企业,山东国仓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离不开泰安高创中心的鼎力支持。“企业刚入驻泰安高创中心时,研发场地紧张,设备采购资金也有缺口。泰安高创中心工作人员了解到我们的困境后,不仅协调了500多平方米的研发场地,还帮忙申请了科技创新扶持资金,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王西振感慨道。
在泰安高创中心工作人员的帮扶下,山东国仓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GB/T29490—201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还获得了多项人才及科技创新类项目资助。如今,这支由3名博士、7名硕士组成的研发团队,已攻克20余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我们能精准检测农作物里的初生和次生代谢物,就像给作物做‘体检’。”王西振拿起一份检测报告,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2000多种代谢物的定量数据,“现在我们的检测服务已遍布全国31个省份。”
从植物中“炼”出抗病药
在该公司的成果展示厅,一瓶透明的液体格外醒目。“这是‘疫宝纳米乳’,从植物里提取的杀菌剂。”王西振说。这个看似普通的制剂,背后藏着20余种杀菌活性分子的故事。
“当时为了找到抗病分子,我们筛查了200多份近等基因系作物样本。”王西振指着实验室墙上的色谱图谱,团队最终从抗病植物中锁定了20余种活性分子,开发出的纳米乳制剂在50余万亩大田实验中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去年在大汶河畔的小麦基地,赤霉病、茎基腐病、辣椒疫病发病率降到了7.2%。”王西振翻出手机里的对比照片,“对照区用的是某国际知名品牌最新化药产品,防效91.8%,我们的产品高出1个百分点。别小看这1%,50万亩地就能减少上万吨损失。”

科创沃土上的成果绽放
泰安高创中心不仅在硬件上支持山东国仓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在软件服务上为企业保驾护航。“泰安高创中心经常组织我们参加行业交流会,帮我们对接上下游资源,让我们能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和技术前沿。”王西振说,正是有了这样的支持,该公司才能心无旁骛地搞研发。
在知识产权领域,山东国仓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绩同样亮眼。该公司的证书墙上,16项发明专利(含2项国际专利)和3项牵头起草的标准格外显眼。“近三年我们帮客户在Nature、MP这些顶级期刊发了200多篇论文,这些成果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王西振说。
作为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科技服务站、中国农技协的“科技小院”,山东国仓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把检测技术向农户普及。“下一步,我们要攻克更多新的检测技术,让功能农产品走进更多家庭。”王西振的话语里透着坚定,这家在泰安高创中心精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科技企业,正用质谱仪的精准和农田里的实效,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图片来源:泰安高新区)
友情链接: 政府 高新园区合作媒体
Copyright 1999-2025 尊龙凯时网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33264号-5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60344号主办单位:《尊龙凯时技术产业导报》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