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伟)在近日举行的2025数据智能大会上,《数据智能研究报告(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对外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中国共有数据智能企业4696家,占全球的15%。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成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关键途径和有效手段。大数据产业与人工智能产业间的关系也从单向赋能转化为深度融合,数据智能产业应运而生。近年来,我国出台《“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加速数据智能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为数据智能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表示,近年来,智能领域突破了“量变引发质变”的临界点,相关技术、产业进入剧烈变革期,这使得“数据”与“智能”间的关系呈现出两点变化:一是“智能”将成为“数据”价值释放的主要路径,数据能否有效利用将成为智能成效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二是智能化技术开始反向助力数据技术发展和非结构化数据应用。
《报告》显示,全球数据智能产业相关企业加速涌现,企业总量超3万家。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共有数据智能企业31490家,其中,美国企业达11090家,占全球总数的35%,中国企业4696家,占全球总数的15%。从地域看,我国数据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四省市数据智能企业数量合计占全国数据智能企业数量的76%,东部10省市数据智能企业数量超4000家,约占全国数据智能企业的87%。未来,随着大模型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落地应用,数据智能企业数量将持续增长,支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报告》显示,全球数据智能领域高水平论文发文量逐年增加,中美专利授权量领跑全球。论文方面,2014-2024年,全球数据智能领域高水平论文发文量逐年增加,总量超14000篇,其中2024年全球数据智能领域论文发布量超25万篇,高水平论文达1941篇。中国高水平论文自2019年超过美国后逐年上升,2024年发文量达1100篇,美国为486篇。10年来,中国论文发文量超51万篇,美国发文量超30万篇,印度、英国、德国分列第三、第四、第五位,中国整体发文量高于美国,但美国企业科研更为活跃,科技巨头微软、谷歌、IBM分别发文5971篇、5363篇、3786篇。专利方面,全球数据智能专利授权比例显著提升,2019-2021年,全球数据智能专利授权量占申请量的比例不足30%,2022-2024年,这一比例提升至58%。从国家来看,全球数据智能专利申请和授权量集中在中美两国,10年来,中国专利授权量超35万,美国授权量超14万,其他国家专利数量与中美差距较大,韩国、日本、德国分列第三、第四、第五位。
《报告》还显示,美中两国成为全球数据智能人才聚集高地,人才培养体系正加速构建。随着各国在数据智能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正成为推动产业生态发展、抢占国际领先地位的核心资源,不管是企业端还是高校机构,对数据智能人才的重视度都在不断增加。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和美国是顶级数据智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地和目标工作地,70%的顶级数据智能人才在中国或美国的机构中工作,65%的顶级数据智能人才出自中美两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数据智能人才输出国,在中国接受本科教育的顶级(前20%)数据智能人才占全球47%,GPT-4团队的核心贡献者名单中,约20%的研究人员来自中国。
何宝宏表示,近年来,数据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创新与增长的核心引擎。在数据领域,各行业企业积极投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工作,为模型训练和应用开发筑牢根基;在算法领域,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模型的平台化、工程化成为重点关注方向;在应用领域,数智应用的门槛进一步降低,知识库、智能体技术成为应用落地关键;在安全领域,在政策规章要求与技术应用突破的双重驱动下,数据安全体系愈发完善,企业转向AI安全能力的建设,为数据与智能融合新范式保驾护航。未来,数据智能产业将进一步解放个体生产力,驱动企业业务创新,推动全社会实现跨越式进步,助力我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开启智能化发展的崭新篇章。
友情链接: 政府 高新园区合作媒体
Copyright 1999-2025 尊龙凯时网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33264号-5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60344号主办单位:《尊龙凯时技术产业导报》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