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小程序
公众号
“科技新农具”让京郊果园变身智慧果园
2025-10-25 18:15:1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马爱平

北斗导航的植保机、自动作业的割草机、收放自如的防雹网……日前,北京市昌平区天汇园果园内,一场以“智慧果园引领未来”为主题的观摩会吸引了来自政府、科研机构及产业界的目光。

走进天汇园,气象墒情传感器、智能虫情测报站等设备如同“千里眼”,与空中无人机巡航、地面机器狗巡检形成立体监测网络。“目前,果园环境和土壤墒情覆盖10余项指标,虫情识别准确率达90%,种植生产信息化率超过95%,同时土壤成分快检技术能在30分钟内完成土壤成分‘体检’,辅助实现果园虫情和灾情等早预警、早干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慧果园岗位专家吴建伟介绍,该果园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为果树生长提供了全天候守护。

传统果园灌溉依赖“大水漫灌”,肥料利用率不足40%。而今,移动水肥“管家车”与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按需供给”,工作人员轻点手机或触碰屏幕,即可根据土壤湿度、果树生长需求精准调控水肥。“现在节水3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5%。”吴建伟说,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资源浪费难题,更推动了果园从“粗放管理”向“精细运营”转型。

植保机通过北斗定位实现均匀喷药,割草机每小时处理5亩地,防雹网收放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用工减少40%,果农再也不用顶着烈日打药、割草。”吴建伟说,机器人的组团加入,让果农从“体力劳动者”转变为“技术管理者”,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通过手机“一掌通”App与电脑“一张图”系统,果园“土水肥药树人”信息一屏尽览。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数字化,使果品从采摘到上市周期缩短至1个月、贮藏与销售成本降低50%以上。“过去靠纸笔记录,现在动动手指就能调取历史数据、分析市场趋势。”吴建伟表示,数字技术不仅优化了生产环节,更打通了产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天汇园是北京市智慧农业提升行动的场景示范点,我院19项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智慧果园全场景的系统装备在这里落地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未来,我们将进一步配合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和园林绿化局开展系列场景落地工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杨国航副院长指出。

“这些技术真正从实验室‘走’到了田间地头。”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连武表示,“未来,北京将继续让科研院所、企业和农户‘手拉手’,把智慧农业技术送到更多果园,赋能北京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

(受访者供图)

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高新视频 更多
高新热榜 全部本月
编辑推荐 更多

友情链接: 政府 高新园区合作媒体

Copyright 1999-2025 尊龙凯时网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33264号-5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60344号主办单位:《尊龙凯时技术产业导报》社有限责任公司